上读

大陆影视作品的一个通病(王崴)

作者:王崴

据说周传基老爷子认为,大陆的电影作品重对白过于镜头和画面。他这话只对了一半,实际上大陆影视作品一个改不了的毛病就是在对白上。

这个毛病就是,我们经常无法设计出符合剧情需要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对白语言。

海外很多电影电视的制作过程,对白的分工是很细的。好莱坞的大工厂制度,一个剧本编写的过程中,都有很详细的分工,谁加噱头,谁来煽情,谁来干这个干那个,分得都很清楚,这样每个人专管一摊,很多规律性的东西就掌握住了。利用对白叙事是有规律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很多时候掌握不了这个规律,一天写一集的电视连续剧,能有什么规律可言。

在这里我不打算举那些小制作的烂货。举一个还请了很多名演员来演的连续剧。

今年春节期间播放的三集贺岁电视剧《好日子一起过》,这个剧请到了宋丹丹,刘蓓,吕丽萍和李雪健来演主角,配角也是一大堆的明星。按理说应该是上一定档次的,可是不,许多对白莫明其妙得紧,像是没经过大脑。

其中有一场戏,背景是这样的,刘蓓的表弟爱上了宋丹丹演的保姆,刘蓓决定要把他们拆散,就把自己的一位女同学请来。让她假装追求自己的表弟,这样那位保姆看见了,就会知难而退。这个同学是马晓晴扮演的,她的任务就是尽量表现出自己在追求男方。人物关系都清楚了,现在我们可以来看看那些人是怎么设计对白的。

女:喂,我听说你挺会炒股的。

男:咳,瞎炒呗。

女:那我把钱给你,你替我炒吧。

男:别价呀,炒赔了怪不好的。

女:没事,全赔了也没事。

男:哟,我只听说有三陪的,还没听说有全陪呢。

女:咳,陪什么我也得先陪你呀。

……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呀。

我怀疑这些编剧脑子里有水,他们在设计这个场景的时候,大概除了把女方往浪里描写之外,什么其他的想法也没有。他们那个脑子里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设计这样一种特写场景下的对白。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会处理特定场景和特定背景下的对白和情节发展。我真建议他们好好学习诺拉艾弗隆的作品,看看人家是怎么设计对白的,看看人家的对白是怎么不但推动了故事进程,而且烘托了段落气氛的。《西雅图不眠夜》里边两男两女对着谈电影的那一段简直是经典,值得他们一百遍两百遍地看,人家是怎么把台词堆起来的,你们又是怎么干的?

不要谈外国了,就连港台在这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看看《喜剧之王》,天仇和飘飘最重要的对白,全部是围绕一件事情展开的,但是却分了三次来说:

「走啦?」

「走啦!」

「去干什么?」

「上班呀。」

「不上班行不行呀?」

「不上班你养我呀?」

(中间在时间上隔了一分钟,在空间上隔了若干米)

「我养你呀!」

「傻瓜,先照顾好你自己吧。」

几天以后。

「你说养我是不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就等你答应呢?」

就这么简单,反反复复就这么一件事,但是两个人感情发展的三个台阶就这么轻轻易易地「托」上去了。举重若轻才是真正的天才。让我们的编剧来试试。

同时我不相信什么「体验生活」就能把问题解决了的,艾弗隆并不一定体验过单身汉闲磕牙的生活,周星驰也未必体验过泡坐台小姐的生活。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不用体验的。人类的总数有六十亿,但分来分去离不开那么几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分析头脑,有一定的总结能力,有一定的推理思维,大多数情节都可以闭门设计出来的。何况艺术的真谛是:未必像,但要真。

或者还有一种偷懒的办法,就是把一些成套设备到处拼装一下,这样也是可以的,而且有很多人已经这样做了。这样做的好处是比较省力气,就像英语四级考试的作文一样,设计一个套子,把东西往里填就是了。坏处是所有的东西都像是一个模子里扣出来的,看着看着就乱了。为了方便起见,我把这些套子编成了一段对话,有兴趣的人可以给我发EMAIL,10块钱一个注册码,以后吃穿就不愁了。

「哪阵风把你吹来了?」

「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你今天来,不会是单想请我吃顿饭吧?」

「好,爽快,那我就开门见山了。」

「你一撅PH,我就知道你拉的什么SHIT。」

「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听拉拉蛄叫还不种庄稼啦?」

「你别这样,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别傻了,我们不可能的。」

「你就不替我想想,你太自私了。」

「孩子他爸(妈)死得早,我又当爹又当娘,我,我容易吗?」

「不要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哼,你不要再演戏了,你的情况我们已经全都掌握了。」

「我不服,我要上诉!」

「你为什么就这么固执呢?」(手在桌子上猛一敲,桌子玻璃碎了。)

「呀,你流血了。」

「瞧你那傻样。」

Subscribe to my blog via email


#幽默喜剧 #王崴